2020年3月2日星期一

公用股的迷思

早前曾提到對房托Reits的看法,今年在大環境轉差的情況下,我認為一眾以往受追棒的所謂公用股難有運行:

  • 首先零售業收入下跌→員工收入減少(甚至裁減人手)
  • 租戶不堪壓力要求減租(甚至結業)
  • 業主作出減租,簽新訂時或需要減租,甚至不能租出(不利股價及股東利益)
  • 做生意的資金周轉有困難,個別未能償還來自銀行的借貸
  • 銀行業出現壞帳上升的可能性增加(再進而影響依賴銀行的部份中小企的運轉)
  • 各行業擴張減慢甚至收縮
  • 市民減少消費,不利零售業,甚至出現賣股價套現的情況
  • 回到頂部,惡性循環
不難理解,在此情況下,除了之前提及的Reits之外,一眾收租股必然難有運行。所以就個人而言,是不會碰一眾本地地產股、銀行股、零售股(不論其生意對象,是老人、幼兒還是女士),甚至本地的一些以往被過份吹捧的所謂公用股。
確實,成名已久的公用股給予人的印象及信心是比較優勝的,當中亦不乏有名人以個人名義持有,加上牛市時的升幅往往會麻痺一眾散戶,形成市場對該批股票有過多的信心及不合理的理解
一般而言,買入公用股的散戶都是求安穩,買入是作為收息用途,但當中恐怕大多不會對個股進行太深入的了解,了解的途徑往往只是聽周遭的人意見、打電話上電視台等等。
成名已久的公用股快速增長期已過,不過散戶往往附有情意結,以為過往某股票曾升至某個價位,現在個股只是短暫下跌,日後必定會重回買入價(因為曾有因此而賺錢的例子),又或者以牛市時股價上升的速度作指標,期望股價能於短時間內重回高位,無視企業已過高速增長期的事實以及不同時代興起的行業都不同的道理,更重要的是忽略企業的成長經過,例如企業壯大的原因:
  1. 是靠自身的實力逐步成長還是建基於它的出身,若果出身一帆風順而致股價一直上升,必須思考企業還可以"食老本"到什麼時候
  2. 是否歷經經濟周期,若果股價的升幅是建基於期間沒有經歷經濟轉差的情況,則此類股票往往會營造出股價長期"硬淨"的假象,甚至只升不跌、有買貴無買錯的感覺,以致不少人會不問價進行月供
還有的就是,此類成名已久的公用股,雖然都會進軍內地及海外,但分析前景時,不應忽略政策因素(風險),例如要反問自己: 這些企業在本港以外能否得到優厚的營商環境、當地需求是多少(人口亦會影響)、當地有否其他同行、自身有否足夠競爭力、處於什麼位置等,提醒自己要對在缺乏足夠競爭的本地市場出身的大企業的進軍抱審慎態度,不要以為他們必然具備雄厚實力及必然大有作為(說不定只是久居漁塘的魚毛游入大河、溫室小花直面強風)
今年基於大環境改變,我認為上述的公用股基本面已變。選擇一些成名的公用股、收息股長線進行持有,這其實只是片面的價值投資,不具備多大的意義;買股不是人買我買,投資不應該是這樣的。況且,很多此類的公用股,即使股價已下跌,但股息仍維持在3厘多,甚至2厘多的低水平,增長空間亦很有限(即投資一千萬每年只換來20-30多萬利息,作為退休生活恐怕都勉強),投資者可以反問自己是否在派息有可能不增加甚至下跌的前提下,仍願意持有此類股票;又若果派息不增加甚至減少,股價有機會會受影響,甚至陸續出現重要股東減持的消息。
其實價值投資亦包括不停發掘、投資並長期持有一些將來幾年有機會大力冒起的行業或個股(即使其股價的波幅較大仍繼續持有),買企業於微時。
能夠快速增長的股票(當中不乏很多公用股,只是名氣上不足,電視台等仍較少機會聽聞及了解)。如果細心的話,會留意到當中有很多的盈利、派息都處於不錯的情況(連年高速增長),而且派息比率尚在低位(甚至因盈利大增致使比率下降)。
所以,就本人而言,發掘高增長的股票,其樂無窮。
今天寫到這裡,明天再寫

終於開左個blog

鑑於fb不是一個令人可以安心暢所欲言的地方(無論人定場合),所以終於開左個blog,呢度主要係紀錄自己的生活同投資。 講起投資,筆者都係最近2年先有認真地涉獵,以最近大半年最為進取(投資方向主要為股票),筆者今年三十有二,已經開始規劃日後退休生活,有句話十分對: 你不理財,財不...